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57|回复: 3

拉赫马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班诺·莫伊塞维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18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C小调 第二钢琴协奏曲 作品第18号 第一乐章:中板,庄重中透着哀伤 缓慢的钢琴与弦乐的搭配,慢慢向你诉说起一个不着边际的哀伤故事,哀伤来自于每位听众由音乐感受到的悲凉。 而不着边际,则因为它完成自一个精神衰弱病人之手,拉赫马尼诺夫在达赫尔博士的催眠疗法下完成这首传世乐章,它代表着困顿中人冲破牢笼的想法,双手在黑暗中挣扎,烛火飘摇下唯有颤抖的指尖摸索着幸福的希望,没人能理解的精神世界,封闭着、也不愿有人触及。 共鸣由此而起。 第一主题犹如浪涛劈面而来,钢琴的琶音上,弦乐器和单簧管以广阔的幅度呈现着压抑沉重的旋律,使你透不过气来,渴望着甘泉般的轻柔曲调,期骥着早一步自牢笼中解脱。希望实现之时,便是钢琴奏出的第二主题,如云似雾。 第二乐章:慢板,水一般的旋律沉浸着你的灵魂 无须多想,第一乐章华彩般的结尾,注定接下来的柔美与平和,甚至是黯淡。 在第二乐章的终末,琴键如同流水而逝。 第三乐章:终曲,对于幸福,从来不曾忘却 拉赫玛尼诺夫的传奇在这里开始,他与达赫尔博士的美谈流传至今,乐章中那段著名异域情调的旋律,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由经历第一钢协的彻底失败,至克服抑郁回到谱曲舞台。八年后一九零零年首演的慢乐章与终曲,旋即获得无可争议的巨大成功。 迈出抑郁的困境需要时间,但在曲子中却找不到这种感觉。虽然说时间能够治疗一切,那为何这段旋律依旧悲伤依旧浪漫,甚至他一生中的作品都充斥着这种氛围,俄罗斯式的忧郁包括其六十一岁时谱写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 或许他根本就没有康复,那种乐感是天生的,幽雅的,略带神经质的低吟浅唱,抑郁症的消失只是好心的达尔为了使之重拾信心对他开的玩笑? 不敢再想,也不愿去想,信心只需要一个恰如其分的机会便能再度拥有,但忧郁的气质却会伴随一生,如果没有了却夙愿的话。 独奏:班诺·莫伊塞维奇 1890年出生于乌克兰敖德萨,1963年在伦敦逝世。莫伊塞维茨7岁在敖德萨音乐院跟随克利莫夫(Dmitri Klimov)学习钢琴,9岁获得鲁宾斯坦奖,14岁移居伦敦,而后到维也纳师从莱彻帝茨基(Theodor Leschetizky),1908年在英格兰瑞丁展开职业演奏生涯,1910年首次在伦敦登台,1919年第一次在纽约演出。在漫长的音乐生涯里,莫伊塞维茨赴美国巡回多达二十次以上,他也曾经到远东地区、南美、澳洲与新西兰演奏。1937年成为英国公民后,莫伊塞维茨的事业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顶峰,光是英国就举办超过八百场以上的音乐会,1947年再度回到睽违14年的纽约演出。莫伊塞维茨最后一次巡演是在1963年,也就是他逝世的前几个星期。他的曲目非常广泛,浪漫派作品(如肖邦、舒曼)之外还能演奏现代音乐,音乐结合了高超的技巧以及诗意。 班朱马·莫伊塞维茨(后来更名为班诺·莫伊塞维茨)1890年2月22日出生于乌克兰敖德萨,音乐事业却是以英国为根据地。莫伊塞维茨在家中开始接触钢琴,7岁师事克利莫夫,9岁以舒曼的作品得到音乐院鲁宾斯坦奖。莫伊塞维茨的哥哥在20世纪初期移居英国,班诺与家人接着在1905年全部移民。关于移民的原因,莫伊塞维茨曾经在不同的场合中提到以下两种说法:一是音乐院的形况愈来愈遭,二是英国人对于反犹太运动的态度比较温和。    莫伊塞维茨在伦敦申请市政厅学校遭拒,因此家人让他到维也纳跟随当时最有名的钢琴教育家莱彻帝茨基学习。多位著名钢琴家,如:弗利德曼、加布里洛维奇(Ossip Salomonovich Gabrilowitsch)、汉布尔格(Mark Hambourg)、帕德雷夫斯基与施纳贝尔都出自莱彻帝茨基门下。试听的时候,莱彻帝茨基对于莫伊塞维茨只重技巧、忽略音乐性的肖邦《革命》练习曲大为不满,他拒绝收莫伊塞维茨为学生。幸好莱彻帝茨基后来又改变主意。莱彻帝茨基有幸能亲眼看到莫伊塞维茨早年的成功,而莫伊塞维茨不但以师承贝多芬“最重要的学生”这一系(莱彻帝茨基的老师是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为荣,他的表现也没有让莱彻帝茨基失望。    莫伊塞维茨首次正式演出是在1908年,1910年进军伦敦女王音乐厅,他经常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并且受到肯定。提起在二次大战期间努力寻找演出机会的音乐家,很多人会想到并感谢经常在国立美术馆举行音乐会的蜜拉·海丝(Myra Hess),然而莫伊塞维茨(他在20年代初期追求过海丝)也不含糊,他在军营与工厂举办过数百场演奏会,也在这个时候结识丘吉尔。莫伊塞维茨经常到唐宁街十号做客,演奏被丘吉尔称为“飞驰的骏马”的肖邦降A大调叙事曲。由于缺乏练习时间,很多场演出都遇到状况极糟的钢琴,莫伊塞维茨在战后休息了一段时间,直到40年代末期才又投入忙碌的演奏与录音工作,不过很多人认为他这时候录音的品质已经不如从前优秀。莫伊塞维茨在1963年4月逝世。    现在听莫伊塞维茨的音乐,我们听到的是一位优雅、有品味而且迷人的钢琴家。尽管有英国人认为莫伊塞维茨的拉赫玛尼诺夫与柴科夫斯基太过软性,事实上,他是位有自己见解的钢琴家,修养广泛而且聪明、有求知欲,看待音乐的态度从来不带学究气息。阅读莫伊塞维茨在1950年所写的小品文“以动人的型式演奏”(Playing in the Grand Style)是一个很有趣的经验。一天晚上,莫伊塞维茨一个人在家弹奏肖邦B小调奏鸣曲缓板乐章,他注意到“单独在家弹琴的效果最好”,而且他发现这种感觉会驱使自己不断地去弹琴。不过,肖邦接下来却用八个强八度音和弦让我们从缓板乐章的梦幻气氛中醒来,直接近入第四乐章激动的主题。为此,莫伊塞维茨甚至有意不顾反对,在公开场合演奏这首奏鸣曲的时候取消这八个八度和弦。莫伊塞维茨很坦白的说:“原则上,我反对随意更动乐谱。但如果在练习与思考之后,我觉得改变后的效果也恰当,我会认为改变一定是对的。”    莫伊塞维茨不是一个善变的人,他的唱片不会出现让你惊奇到想在中途倒转回去的乐段,但却可以听到主观但是精巧绝妙的艺术。莫伊塞维茨弹琴的时候总是板着一张扑克脸,这种没有表情的脸也确实能得到与牌桌上同样的效果(译注:扑克脸原是指玩牌的人为防止泄露手中牌的强弱而装出没有表情的脸,这里是指莫伊塞维茨弹琴时不会把情感表露在脸上)。莫伊塞维茨牢牢记住圣桑的一句话:“有时候艺术会慢慢渗入黑暗与痛苦灵魂的深渊,但是这种情况不常有。”因此莫伊塞维茨寻求内在的喜悦更甚至表面上的忘我,难怪拉赫玛尼诺夫对莫伊塞维茨会有特别的好感。    莫伊塞维茨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和作曲家本人完全不同。他的诠释偏向甜美抒情而且圆润敏捷,最好的例子就是拉赫玛尼诺夫改编自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诙谐曲〉。拉赫玛尼诺夫1935年的录音相当精彩,莫伊塞维茨1939年的录音却洋溢着精灵般的魔力。有拉赫玛尼诺夫的录音在先,HMV一直拒绝为莫伊塞维茨录制这首他经常在宴会中弹奏的曲子。一回录完肖邦叙事曲后还有一点时间,莫伊塞维茨再次提出录〈诙谐曲〉的请求,这回他们终于同意让莫伊塞维茨试一次。这次的录音就收在这套唱片中,唱片史上的一次奇迹!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1928年录制的戈多夫斯基《蝙蝠》改编曲(没有收录在这里)。    莫伊塞维茨两度录制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第一次是1937年与高尔(Walter Goehr)及伦敦爱乐,第二次则在1955年与林格诺尔德(Hugo Rignold)和爱乐管弦乐团合作,这里收录的是第二次的版本。英国乐团在30年代演奏协奏曲的风评极差,因此在1937年版的录音里,乐团的音色硬到简直要让人血液凝固。幸好莫伊塞维茨镇静的表现与贵族气质让这张唱片成为他最好的录音之一。1955年版本虽然不很整齐,但至少乐团与独奏间协调多了。莫伊塞维茨1955年的录音为我们展现出莫伊塞维茨式的风格与特色。同样的,拉赫玛尼诺夫《乐兴之时》作品16-4也是以同样的手法诠释,曲风比起他在1950年的录音更加活泼;前奏曲作品32-5则偏向缓慢暗沉,与他在1943年的录音同样迷人。    这个必须先落俗套的把肖邦归类为“女性”作曲家。莫伊塞维茨50年代的录音正好让人回味这个修正主义前的肖邦。《船歌》或许是肖邦最优美的作品,莫伊塞维茨高贵而优雅的诠释方式移到G大调夜曲作品37-2上也很完美贴切,E大调夜曲作品62-2歌唱性的温柔是很难听到的曲风。从这些乐曲可以很清楚的听到莫伊塞维茨如何让音色如歌唱般的美丽澎湃:高音声部比低音声部早一点点弹出。丘吉尔最喜欢的降A大调叙事曲相当精美;对我的耳朵来说,四首叙事曲中最杰出的F小调叙事曲软了些,不过莫伊塞维茨却微妙的捕捉到结构上的凝聚力。莫伊塞维茨的诠释十分甜美,明亮的低音声部让人产生莫名的喜悦。现在人常把肖邦的诙谐曲视为全然热情的作品,莫伊塞维茨却把“诙谐曲”这个标题带到单纯的标题而已。在这套专辑收录的两首诙谐曲中,莫伊塞维茨出乎意料的以轻柔的手法来弹奏。    梅特纳是莫伊塞维茨心仪的作曲家之一。常有人偏颇的形容梅特纳只是个二流的拉赫玛尼诺夫,事实上,他是个很有自己特色的作曲家。G小调奏鸣曲是一首庄严宏伟的作品,创作时间约在1910年,莫伊塞维茨是这首奏鸣曲的热心推广人之一。有趣的是,莫伊塞维茨的演出与梅特纳本人很相近,这和他与拉赫玛尼诺夫的结果完全不同。卡巴列夫斯基第三号钢琴奏鸣曲是一首非常空洞的作品,但是莫伊塞维茨的演出效果相当辉煌,代表莫伊塞维茨偶而会冒险尝试弹奏新的当代(虽然这首奏鸣曲非常保守)作品。莫伊塞维茨在1928年录制普罗科菲耶夫《魔鬼的诱惑》也是一个冒险,当时录制普罗科菲耶夫作品的情形还不多见。这里收录的是莫伊塞维茨在1950年重新录制的版本。 [mp=500,70]http://pianoboy.spymac.net/recording/moiseiwitsch/01.wma[/mp] [mp=500,70]http://pianoboy.spymac.net/recording/moiseiwitsch/02.wma[/mp] [mp=500,70]http://pianoboy.spymac.net/recording/moiseiwitsch/03.wma[/mp]
发表于 2004-8-18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8 22:20:4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pianoboy.spymac.net/recording/moiseiwitsch/01.wma http://pianoboy.spymac.net/recording/moiseiwitsch/02.wma http://pianoboy.spymac.net/recording/moiseiwitsch/03.wma
发表于 2004-8-19 0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详细了,斑竹mm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5-5 15:05 , Processed in 0.0400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