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07|回复: 6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2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好友feben的帮助!!! 钢琴演奏:简诺.杨多 协奏:布达佩斯交响乐团 指挥:雷海尔 1988年2月9日、10日录于布达佩斯意大利学院 【注明】此音频由于录音上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否定其出色的演奏演绎),因此由feben对音频信号进行过再处理。 http://www.xuanet.net/hear/classical/feben/1.mp3[mp=500,70]http://www.xuanet.net/hear/classical/feben/1.mp3[/mp] 拉赫玛尼诺夫 Sergey Rachmaninoff (1873.4.2~1943.3.28) Rakhmaninov,Sergey Vassilievich 拉赫玛尼诺夫,谢尔盖·瓦西利耶维奇(1873—1943) 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学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音乐学院,从兹韦列夫和阿伦斯基为师。早期创作受他所热烈崇拜的柴科夫斯基的影响,《c小调前奏曲》的声誉赢得了1898年赴伦敦指挥演出的邀请。他在德累斯顿寓居数年,1909至1910年赴美演出后返莫斯科,1911至1913年指挥莫斯科的爱乐乐团音乐会。1917年十月革命后离开祖国,定居美国。作有三部歌剧、三首交响曲、音诗《死岛》(1907)及其他管弦乐曲、四首协奏曲、一首钢琴与乐队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布拉姆斯曾根据同一主题写变奏曲)、钢琴音乐(包括一系列重要的前奏曲和图画练习曲)、合唱曲、室内乐和歌曲。拉赫玛尼诺夫一度被诋毁为不合时宜的浪漫派,他的许多大型作品被谴责“结构有缺陷”,被认为他的灵感随年龄而衰退。今天,他的音乐已充分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上述种种非议不攻自破。他最大的一部管弦乐作品——第二交响曲可以说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感情力量强烈,旋律浓艳,结构完整;就怕演奏者自作主张地加以删节和“改进”。说他是浪漫主义者,恰恰道中他的优点,而非缺点、但象第三钢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那样细针密线、浑然一体,风格和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的作品,则与浪漫主义毫不相干。至于灵感衰退之说,纯属无稽之谈;勇猛精进、咄咄逼人的管弦乐《交响舞曲》成于他生命和事业的最后几天,便是明证。 【摘自《外国音乐辞典》】 20048211303471693.jpg 第二钢琴协奏曲介绍 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跨世纪的音乐家,从1873年诞生一直到1943年逝世,他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音乐时代。但就其音乐而论,他也许还应该被看做是古典浪漫主义流派中的最后一个影响较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他的一生,写了不少交响音乐、钢琴曲和艺术歌曲。其中创作于1900—1901年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及其后来写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均属他最著名的大作,也可以被看成是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写的交响曲。 以下对《第二钢琴协奏曲》(0p.18)作简要分析介绍: 第一乐章:Moderato(中板,有节制的),奏鸣曲式。其具体结构与表现是: 第1—10小节:这是一个规模短小,但气势宏大的引子。开始钢琴的演奏全是音响厚重的和弦,速度徐缓,结构对称,它们像庄严的钟声,均匀地扣击着,越奏越响,令人振奋,好像整个俄罗斯都在奋起,音乐就此揭开了序幕。 第11--151小节:奏鸣曲式的呈示部。这个城市不得两个主题都是抒情性的:主部位于c小调,主题朴实而有气息悠长,它与俄罗斯民间音乐有着更直接的关系。副部从第83小节开始,位于降E大调。 主题表情丰富,它既热切地表现出对幸福的向往与激情,其间又不乏温柔细腻的表情和几许淡淡的惆怅……这是一种典型的俄式的浪漫主义个人内心独白。这种俄式的感情方式和音乐表述方式,早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就有出现,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俄国作曲家,它表现为一种悠长的、真挚的旋律性倾诉,与俄国民间徐缓歌曲(又译作悠长歌曲)的表述方式存在着最直接的血缘关系。副部主题在这一乐章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展开部从第152小节开始引入,至第244小节,停在再现部前的屑准备位置:其间包括了展开部的引入部分;主、副部材料的展开等中心部分;钢琴的华彩性演奏段落;以及再现部前的准备部分等。该展开部从总体看规模不大,其发展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主部主题引入时的四个音(见第8—9小节中,由三个八度齐奏的四个音)。这些展开性因素发展的过程中,钢琴的技术尤其得到了积极的、多方面发挥。 再现部从第245小节开始,这是一种在高潮中开始的动力再现。主部主题由乐队主奏,钢琴协奏,与呈示部的钢琴主奏遥相呼应。音乐回c小调。副部主题的再现没有立刻从主调开始,而是从下三度调降A进入,这显然是与呈示部中,副部的主题处于主部的上三度调联。这种副部主题从上三度调走出,又从下三度调回归的调布局(即小调c—降E大调;降A大调一c小调)正好实现了乐曲宏观结构上和纵向方面的结构平衡。副部的再现在形象上也有很大变化,它的节奏宽放了一倍,所以更为抒情、柔和而令人眷恋,结构有所减缩。 尾声结构扩展,表情丰富,它概括了乐曲从振奋、到抒情、到傲然决断等不同情绪和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幅原辽阔、人民感情淳朴而又充满了英勇、顽强和奋斗的俄罗斯精神风貌。 第二乐章:adagio sostenuto(稍慢的柔板,绵延的柔板),E大调: 这是一个真正徐缓的抒情乐章。它远没有第一乐章那样多的激昂,而更具有一种明净的美。所以,它的乐思只采用了比较自由的三部性结构加以组织:开始有八小节引子,由带弱音器的弦乐演奏,随后淡淡地加上了一些钢琴的三连音分解和弦,形成了一种真正的抒情性背景。 第一部分音乐先后陈述了两遍:第一次由长笛主奏开始,钢琴继续从容地在背景上演奏浮动的三连音式的分解和弦。主题旋律绵长,陈述流畅,气息宽广,它好像是在描绘美丽的俄罗斯大自然,又像是演奏家正怀着某种温馨的幻想,凝神于这迷人的风光之中。 该主题作第二次陈述时,钢琴与乐队进行了交换,主奏部分由钢琴担任,而背景音乐交给了乐队、调性也开始转到属调。同时,在上述两次音乐陈述的过程中,也不乏钢琴与乐队的呼应、交流……这些显然都是协奏性思维的一种体现。第一部分陈述完成之时,音乐还加了一个后奏,它使第一部分在整体结构中的自身独立性更高,而且使整体音乐的陈述,也变得更加从容。 中部类似于展开部写法,速度表示:“Un poco animato”(稍微加一点速度生气勃勃的,活泼、活跃的)。音乐模进、转调较多,钢琴与乐队的协作、对话关系也越来越频繁,陈述变得较前一部分更为紧凑,但仍不乏单一主题展开和抒情性陈述的基本性质。当音乐在展开中一次又一次地掀起高潮时,出现了转折(见106小节处),速度表示“P5u nMDt’(更快一些),音乐在急转直下中似乎多了一些谐谑的因素,并直接导致了钢琴的华彩性演奏到来。 再现部是减缩再现。主题不再陈述两次,而是在主要由乐队陈述完主题后,并置叠入了一个由钢琴演奏的气息更为宽广的和声作为协奏部分的尾声性段落,它既是对前面乐队抒情性倾诉的合应,又使人得以再次地沉浸在无比的幸福和令人退想、陶醉的情景之中。 第三乐章:Allgro scherzando(恢谐的快板)c小调一c大调: 这是充满了热情和欢乐的终曲乐章,采用奏鸣曲式结构。 开始是一个长达42小节的引子,它由一些突出明快节奏的乐思和一个华彩乐句导入,情绪振奋,它经再次的节奏具备及和声从“s—D的功能进行后,进人音乐的主体部分。 呈示部是从第43小节至第161小节: 内部结构是按照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顺序陈述的。其中最基本的、形象对比最鲜明的是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主部主题在c小调。 它性格果断、明快,节奏紧凑而又多变,像一首充满了信心和欢乐的民间舞曲,当它以一种不可遏制的热情首先在钢琴上露面时,其独奏乐器特有的力度和音响优势就已经精彩地显示出来了。 副部主题采用“Moderoto”(中板)演奏。它像是一首气息宽广、感情热烈而又倾述得无比自由酣畅的抒情诗。 在降B大调。这两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炽热感情。 展开部主要展开的是主部主题材料,但作者赋予了它更丰富的表现内涵。它时而英武刚坚,时而又轻快、流畅、谐谑,各种钢琴表情技术都尽可能地与乐队的协奏融为一炉,体现了非常热烈的钢琴与交响乐队协奏效果。 再现部从第四3小节开始。表情标示“piu vivo”(更活泼、更生动)。这一主部主题的再现很短小,只是由于在它出现之前,已有过c小调的属准备提示,所以主题的主和弦进入时才变得更为肯定、鲜明。副部主题在降D大调再现,这是一种很特别的现象。我体会,这可能是因为在呈示部中,副部在主部的下二度调(c小调一降B大调),所以到再现部时,副部改为在主部的上二度调(c小调一降D大调)以体现整体音乐的纵向平衡。可供解释的第二个理由是,作者 显然是希望逐步实现副部调回归的。因为在尾声中,副部主题又有过第二次再现(见第430小节始,乐队部分),在这最后一次的再现中,音乐回到了主调(c小调)的同名大调(C大调),所以最终还是实现了调统一、调回归。副部主题的陈述是从乐队到钢琴,它一次又一次地表达着不尽的抒情、欢乐和协奏性呼应等结构特点。 该曲尾声的结构很大,它实际包括了主部主题的再展开,华彩性音乐段落;和副部主题第二次再现三个组成部分。其中,主部主题的再展开与华彩乐段的写法很类似于“第二展开部”,各种钢琴技巧的高度发挥使人又一次地感叹,这真不愧是一位钢琴家、作曲家的大作。副部主题的最后一次出现可以视为“第二再现部”或真正的收束性段落。在这一部分中,钢琴与乐队齐心协力,采用了最豪迈、最热情激荡和具有最辉煌音响的全奏表述,所以,此时的副部主题,已不再是抒情曲,它变成了一支庄严宏伟的颂歌,而所有这些令人振奋的英雄气盖是早在第一乐章中就已经孕育了的,同时也可以将这种变化看作副部主题的气质向主部主题的气质转变、靠拢。 《第二钢琴协奏曲》各个乐章间的音乐材料有高度的统一贯穿性,归纳起来,即一类是突出严峻、戏剧性和刚强意志的简短乐思和节奏性处理;另一类则是绵长的抒情性乐思,主要通过各种旋律线条的装饰级进和一再延伸构成。这些写作方法的运用,在追求浪漫主义风格的俄罗斯作曲家中,具有特别普遍的典型性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 11:35: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4-8-3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蒂博特和阿什肯纳基的版本
发表于 2004-8-3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中经常有一些音乐动机是在三个乐章中都可能出现的,它们起到了将三乐章连成一体的艺术效果。
发表于 2004-8-3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中经常有一些音乐动机是在三个乐章中都可能出现的,它们起到了将三乐章连成一体的艺术效果。
发表于 2004-8-3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中经常有一些音乐动机是在三个乐章中都可能出现的,它们起到了将三乐章连成一体的艺术效果。
发表于 2004-8-3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一个帖子重复了这么多遍? 仔细听了一下,觉得这个版本确实不错!! 从开头几个和声的整齐性上看,演奏家一定手不小!嗬嗬
发表于 2004-8-3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NAXOS的录音吧,扬多应该是NAXOS的专属音乐家。他的很多录音都相当不错,包括贝多芬的奏鸣曲评价也是很高的。 NAXOS的录音的毛病就是经常听来数码味比较重,干硬一些。不过比ARTNOVA会好一些。近年的录音耐听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历史录音翻的效果也算是相当不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5-7 18:12 , Processed in 0.0591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