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70|回复: 8

从海平面到太白山——一位秦岭吉他艺术节获奖者的学习经历和感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6 15: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6月,18岁的我高考结束,深受艺考钢琴“折磨”的我终于如愿以偿报了家乡一家琴行的吉他补习班,网购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同时,我在网络上欣赏到了古典吉他演奏视频,被柔软甜美的音色深深吸引。


我是一个高二才临时被叫去艺考的小孩,以期上一所更好大学,但其实也没有达成愿望。出于既然选择了音乐这条路,想要好好学一门自己真正喜欢的乐器把路走下去的目的,父母同意我去厦门上大学的时候拜师学琴。所以才有了后来几经波折终于拜入方翊老师门下的经历—目标是考一个音乐学院的研究生。



真正开始学习古典吉他以后才发现很多事情跟我最初设想的不一样,首先,就是我根本不懂“古典音乐”。以往钢琴业余八级的经历,除了让我“看懂”五线谱(其实只是看懂音符)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帮助。我不理解音乐,不懂音乐的规则,也不听、不懂得欣赏古典音乐,完全没有作为一个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素养,就更别提我的“爱音乐”爱的是个啥。一切从“海平面”开始,从零开始!


第一年的时光可以说是最痛苦和茫然的,很多时候即使练满了时间,但音乐上没有按照要求也会被老师训得很惨。那时候,我连最最基本的有没有把音符“连”起来都听不出来,拍子、节奏也常常不对,更别说和弦发音的和声感、声部的概念,仅仅把乐谱上写的东西做出来都勉为其难。尤其是我对那些隶属于古典音乐范畴的小曲子“冷漠加无感”,却被要求饱含情感地弹出,着实很抓狂。我的求学生涯就这样莽莽撞撞地开始了。



打磨指甲和发音是这一时期最为强调的问题之一,在外人看起来颇为古怪的“磨指甲”,成了我每日的功课。与此同时,不堪系上琴房隔音效果差的我准备在学校附近的琴行练琴,老板是本校毕业的学长。店里没有空调,夜晚老鼠沿着窗外电线杆窜进琴房,不知多久没有调过音的钢琴缝里时而钻出蟑螂,似乎都在抗议我干扰了它们的生活,不把我吓得个半死誓不甘休。然而作为白天要上课,晚上练到最晚离开的学生,就必须要独自面对这一切。当然,即使作为最为勤快上琴行的业余学生,对比专业学生来说我还是不够努力。学校的社团活动、聚会旅游等我常常不能参加,哪怕像其他喜爱音乐的同学一样凑在琴行门口聊天的机会都很少。寒暑假回老家,每周都要坐几个小时的火车到厦门上课,然后坐通宵的火车回家。所以说周围同学不理解地冷嘲热讽理所当然从来没有少过。但就自己而言,从小马马虎虎学钢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来没有好好练过2个小时以上的琴,现在每天3、4个小时就已经足够难受了。


大一结束的暑假我去了长沙国际吉他艺术节。这是我第一次去长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国内古典吉他圈子,感受就是我真的什么都不懂。演奏家除了杨雪霏以外一个都没听说过,满满当当听了一个礼拜的比赛和音乐会,只觉得听不懂,分不出好坏,也没有所谓享受音乐的精神上的愉悦感。
方老师让我大量听古典音乐,但我到大二的时候才开始强迫自己每天都要听,APP电台打开随机播放。在父母的支持下,我换了一把西班牙Picado手工作坊制作的音乐会吉他,有了好琴后进步也快了些。这时候,出于准备考试的考虑,老师直接给还在弹初级考级教程的我布置了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BWV1007,可想而知,我很久都弹不下来,直到大二结束自己才勉强练完整个组曲,但也只有前2个乐章稍微能听。几个月之后老师又给我布置了浪漫主义时期的相较BWV1007更难的作品《游吟诗人幻想曲》,为此我花了更长的时间,整个大二都没弹清楚,技术上一直把握不到位,音乐上始终不得要领(仅开头第一小节的奏法和音乐含义,直到两年后才逐渐理解并掌握)。但是通过磨练,自己的技术能力和音乐素养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年暑假再去长沙吉他艺术节,虽然还是听不大懂,但是相较第一年已经明显感觉好些(可能只是更加习惯了这种艺术节套路和古典吉他音乐)。艺术节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杨灏在大师课上的演奏,大概好的音乐还是能够吸引像我一样啥也听不懂的人吧。



大二下学期4、5月份的时候,琴行装修提价,之后我就在学校到处蹭空地和教室勉强完成了接下来的学习。方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他要求我多读艺术类和哲学类的书籍,因此我常常花费没课的一整个下午坐在图书馆期刊室里吹着冷气读音乐类书籍,看得最多的是《音乐爱好者》期刊,那年一期都没落下,就着年少成名演奏家的风光事迹和历史上著名作曲家的花边新闻打打鸡血、补充点学问。两学期逼着自己听了1万多首各种类型的古典音乐小曲子(至少一半都是巴赫),即使听不懂,但这是我逐渐习惯古典音乐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年。

      2016年9月,我作为交换生去台湾学习,这一年我无法继续和方老师学习。到台湾后直到12月才找到老师。严老师在教学上很少跟我讲音乐上的事情,大多给我讲技巧,他认为技巧完美了音乐自然能够体现。不过技巧确实是我一个很严重的大问题,在他的帮助下我更仔细、理性地看待技巧,尽可能让左手柔软、从容不受累,必要时调整指法,有时也会放弃音乐性单独练一段技巧。技巧应该像音乐一样是自然的,痛苦不是音乐。这一点倒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并且他也让我有更胆量自己去弹那些经典的难的曲目,不过在音乐性和整体的完成度上可能乱七八糟。然而,在台湾的时候,照样没有琴房练琴,自己系上的琴房需要预约,每周只有5小时,用完了就蹭音乐系的琴房,平时音乐系的值班老师人挺好(也可能是我隐藏的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我也曾在期中期末的考试周被赶出去过。




从台湾回来后我继续和方老师学习。大四一周只有三次总共六节课,考学压力下逼得我在出租屋里天天练琴。周围邻居跟房东投诉过4次,差点被赶出去,每次我都说明情况赔礼道歉还送礼物,好歹“化险为夷”。这大概也是我进步最大的一年吧。除了文中提到的两部作品,四年的学习中,我还学过100多首各种风格不同的小品,弹过维拉罗勃斯、布罗魏尔的练习曲以及《黑人十日谈》等作品。此时,方老师建议我参加一次比赛,锻炼一下自己,也检验一下自己四年来的学习情况。虽说四年来有了一些进步,但是一下子要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心里还是非常紧张,特别没把握。




杨雪霏是我最喜欢的吉他演奏家,她是长沙国际吉他艺术节的总监,但是长沙没有设青年组,而公开组我自知实力不够。选择参加秦岭国际吉他艺术节的比赛,多少是因为有杨雪霏在那。今年秦岭大赛的规格很高,青年组的评审都是国内外的吉他名家,他们大多有海外名校留学的背景。我也特别想到被称为“华夏文明之龙脉”的太白山,因此最终选报了秦岭国际吉他艺术节的比赛。方老师因为公务繁忙,比赛期间都没在秦岭,但他常常通过微信辅导和鼓励我。比赛的结果是,我获得了青年组的二等奖!对我来说,这次得奖,只能说四年“苦学人生”没有完全打水漂。方老师得知我的比赛成绩后,在微信上给我留下这么一段话:“比赛有输有赢,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学到一些经验?能不能得到提高?一切都是为了音乐,而不是其他目的。”




回顾起来,准备比赛的时候,其实感觉每天效率也不高,就是压力大强撑着多少有点进步。有时候练得真的是太想吐了,现在看到两套曲目都害怕,看似平凡无奇的音符,背后却有无尽的音乐含义,无尽的技术要领,无尽的煎熬。虽然说到目前为止两首也都没弹好,但我也明白了,音乐是无限的,就像我站在太白山之巅,只能是“只缘身在此山中”,难识其真面目。我们只能不断“接近”音乐的真谛,但是只要一直在探寻、在感悟、在追求、在进步,就达到学习的目的了。  



这次比赛让我多少更懂了些音乐所蕴含的哲理,更有信心和兴趣对付未来的学习;同时它也是对我这几年到底有没有真的尽心尽力的检验,偷了多少功夫都会写在成绩单上。
方老师是第一个教我应该爱、如何爱音乐的老师,告诉我音乐应该是高贵的。除开音乐,方老师还言传身教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说屡次强调做人应该要诚实高尚,应该追求美和精致,懂得做事要讲效率和自律,凡事学会动脑筋,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总结大四和每个寒暑假,课少、没工作的缺点就是真的太容易过上黑白颠倒、放飞自我、虚度年华的浪荡生活。是音乐学习,让我戒掉了打游戏,还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方老师平时也经常指出我的缺点,比如老生常谈的,要尊重音乐的基本规则、不能无视细节、要学会情绪管理等,这些都是我迫切需要重视克服的问题。




衷心感谢我的父母和老师多年来的付出与关照,也感谢秦岭国际吉他艺术节为我们这样平凡的学子提供了那么优质的平台!我也希望自己未来在音乐上能更上一层楼。



作者:梁志怡
2018年8月20日

发表于 2018-9-18 12: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可能是绝大多数国内业余爱好者的写照,后面却是完美的大逆袭
发表于 2018-10-25 15: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越弹越差现在不弹琴只偶尔谈琴的代表,我就只能看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3-28 18:39 , Processed in 0.0305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